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小學類
五經總義類
春秋類
樂類
四書類
孝經類
地理類
紀事本末類
編年類
職官類
詔令奏議類
傳記類
別史類
詔令類
史評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天文算法類
道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禪宗部類
洞神部
清代道教文獻
 郎申良郑漳顾可久娄志德主事徐嵩张庠高奎安
 玺王尚志朱藻黄一道陈儒陈腾鸾高登程旦尹嗣
 忠郭日休李录周诏戴亢缪宗周邱其仁祖琚张希
 尹司务金 中夫
检校丁律凡三十有六人礼部则郎 (第 30a 页)
 作春秋事异盖春秋即当代之书以治当代之臣子
 不当易周时以惑民听为邦为后王立法故举四代
 礼乐而酌其 中夫
固各有攸当也如使周不改时则
 何必曰行夏之时使夫子果欲用夏变周则亦何以 (第 49b 页)
  独应初是也不言吉无咎者正则吉可知独复则
  无咎频复之厉犹无咎也四独复五敦复不言吉
  者不以利害言也虞翻曰四在于外体不在二五
  何得称 中夫
中无一定之中自初至三以二为中 (第 70b 页)
心挂一丝则其心不洁不
净矣身染一尘则其身不洁不净矣一丝不挂一尘不
染所谓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者举在吾心身 中夫
然后
可与言洁净矣即洁净即精微内观吾心一易之秘藏
也外观吾身一易之流行也心也身也易也一而已矣
此之谓 (第 11b 页)
 悉就平淡所谓易简而理得也微夫子则爻辞竟不
 知何语矣
 虞庭十六字中庸一书言中不言正大学言正不言
  中夫
子翼传谆谆以中正立论中正即易简易之枢
 纽也天下道理至中正而尽吾辈学问至中正而极 (第 31b 页)
者说其甘而进于三以求正三之不节嗟若者亦说其甘而退于二以求 中夫
二得正而三得中是二一往而五并得阴阳之配有尚主之吉是何如之甘也者是所谓当位以节中正以通也(往指二往三有 (第 17b 页)
  愚曰六四居五阴之间而独从初非徇道者不能
  也道指初九又震为大涂亦道也或曰四在外卦
  不在二五何得称 中夫
中无定体自初至三以二 (第 20b 页)
 妄动而不能择行故已虽不足以济屯乃不能审时
 度势而妄往以济之其取困也必矣故其象为即鹿
 无虞惟入于林 中夫
虞人守山林之吏山林之孰险
 阻孰平易皆其所知也即鹿而无虞人为之指引险
 阻何知其陷于山林之中也必矣隗 (第 10a 页)
 衰可扶矣

九三栋桡凶象曰栋桡之凶不可以有辅也
 栋谓之极极中也居中而众材辅之也三四二爻居
 卦之中犹屋栋之居 中夫
居大过之时兴大过之功
 立大过之事非刚柔得中取于人以自辅则不能也
 既过于刚强则不能与人同常常之功尚 (第 32b 页)
 为风化已行则革道不可以过为自人心言则反道
 败德之俗不可以不革贼仁贼义之风不可以不革
 天下既已归于仁义道德之 中夫
复何革自人伦言
 则父子兄弟之未孝慈友弟夫妇朋友之未有信有
 别不可以不革天下之人伦既正夫复何革是故 (第 13a 页)
 象曰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
 德
  (正曰金心在中气见于色五性所窍达于面目天/在山 中夫
非圣人则谁与窥之乎记曰天降时雨) (第 40a 页)
 藻鉴之心裁辨考信而加详证传疑而辟误纲领仍其

部首循环因等韵之文区分皎若列眉损益括群



言之奥孰旁通而独用越畔胥严或古有而今无


因时递变重规叠矩之森罗密字双行而细注始


广韵而终集韵必折 中夫
列代之书宗佩文而据


阐微乃大备于

 本朝之典计篇终之成数甲乙胪分辨韵内之等差

后先区别刋繁去 (第 8b 页)
 此夫子审爻之时位比应德变以及刚柔贵贱远近
 等象而得其辞中之义第以一语点明辞最谨严其
 不烦言而解者盖爻之义蕴已在彖 中夫
子固曰观
 彖而思过半也靠定爻辞并非别论 程子曰一爻
 之中常包涵数意圣人常取其重者而为之辞亦有
  (第 9a 页)
 也无所不信其桥大人也常以皓皓是以眉寿是曾
 参之行也孔子曰孝德之始也弟德之序也信德之
 厚也忠德之正也参也 中夫
四德者矣哉以此称之
 也业功不伐贵位不善不侮可侮不佚可佚不敖无
 告是颛孙之行也孔子言之曰其不伐则犹 (第 5b 页)
 (礴蔽亏四畔环合若将蕴天其中而有之者大畜象/也前言往行有著见之迹犹山也德体玄默清虚犹)
 (天也天在山中德在言行 中夫
山乃天中之物原不/足以域天言行乃德之馀亦岂足以域德哉盖前言)
 (往行俱是古人用心处因其言而默识其所 (第 82a 页)
代之书以治当代之臣子不当易周时以惑民听为邦
为后王立法故举四代礼乐而酌其 中夫
固各有攸当
也如使周不改时则何必曰行夏之时使夫子果欲用
夏变周则亦何以责诸侯之无王议桓文而斥吴楚哉 (第 25a 页)
时乡饮十二诗谱以清黄为调非古法 )
(其后云古人亦用黄钟清声则必有林钟南吕低类九十二卷辅广录

中夫
黄钟用清声则必有林钟南吕 )
(低于黄钟者在其前不可谓之陵犯矣盖朱子晚年始悟黄钟用半律

之理惜礼书
(第 9b 页)
儒动尊义理因致器数日益沦亡凡斯义论皆为不知
易者也易言二气皆循自然诎伸往来可用观察岂须
灰素索诸地 中夫
声音之道易无繁称古道至今亦惟
乐为不必治也且今治乐为须舞仪即召伶夔不能致
矣苟求克谐宜贞耳德声耳相谋 (第 15a 页)
 髻今之时髻是其意也不戴冠(语类录/包扬)
今官员执笏最无道理笏者只是君前记事恐事多须
 以纸粘笏上记其头绪或在君前不可以手指人物
 须用笏指之此笏常插在腰间不执在手 中夫
子摄 (第 27b 页)
中昆崙为地 中夫
以穹隆之山而托体于广大之地逼
而视之非不穹隆也远而望之曾不及培塿乃谓山至
高地至卑岂其然乎君子观地势 (第 10b 页)